醉来枕麹贫如富,身后堆金有若亡。

admin2025-10-12 08:04:024059

词典释义 (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。)

醉来枕麹贫如富,身后堆金有若亡。

醉 zuì《國語辭典》醉 [ zuì ]动饮酒过量以致神志不清。如:「不醉不归」。南朝梁·萧统〈陶渊明传〉:「渊明若先醉,便语客:『我醉欲眠,卿可去。』」沉迷、迷恋。如:「沉醉」、「心醉」、「陶醉」。形喝酒过多而神志模糊的样子。如:「醉汉」、「烂醉如泥」。用酒浸渍的。如:「醉虾」、「醉鸡」。《儒林外史·第二八回》:「堂官上来问菜,季恬逸点了一卖肘子、一卖板鸭、一卖醉白鱼。」来 ( 來 ) lái来 [ lái ]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,与“往”、“去”相对:~回。~往。过~。归~。~鸿去燕(喻来回迁徙,不能在一地常住;亦喻书信来往)。从过去到现在:从~。向~。现在以后,未到的时间:~年。将~。~日方长。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,表示约略估计:二百~头猪。做某个动作:胡~。用在动词前,表示要做某事:大家~动脑筋。用在动词后,表示做过(一般均可用“来着”):昨天他哭~。用在动词后,表示动作的趋向:上~。表示发生:暴风雨~了。在数词一、二、三后面,表示列举理由:这台收录机一~音质好,二~价钱便宜,我就买了。用做诗、歌词中的衬字:八月里~桂花香。表示语气,归去~兮!姓。枕 zhěn《國語辭典》枕 [ zhěn ]名睡卧时头颈部所垫的东西。如:「凉枕」。《说文解字·木部》:「枕,卧所以荐首者。」《诗经·陈风·泽陂》:「寤寐无为,辗转伏枕。」《资治通鉴·卷二七○·后梁纪五·均王贞明五年》:「镠自少在军中,夜未尝寐,倦极则就圆木小枕。」鱼头中似丁形的骨头。《尔雅·释鱼》:「鱼枕谓之丁。」晋·郭璞·注:「枕,在鱼头骨中,形似篆书丁字,可作印。」形垫在底下的。如:「枕木」。枕 [ zhèn ]动用枕头或其他东西垫头。如:「枕戈待旦」。《论语·述而》:「曲肱而枕之。」依傍、邻靠。《汉书·卷六四·严助传》:「南近诸越,北枕大江。」《新唐书·卷三七·地理志一》:「京城前直子午谷,后枕龙首山。」麹 qū麹 [ qū ]◎ 同“麴”。 ◎ 姓。贫 ( 貧 ) pín贫 [ pín ]穷,收入少,生活困难,与“富”相对:~穷。~寒。~民。清~。缺乏,不足:~乏。~血。~瘠。絮烦可厌:~相(xiàng )。~气(a.絮烦可厌;b.行动态度不大方。“气”均读轻声)。僧道谦称:~道。~僧。如 rú《國語辭典》如 [ rú ]动顺从、依照。如:「如约」、「如命」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「有律以如己也。」晋·杜预·注:「如,从也。」如同、好像。如:「爱人如己」、「数十年如一日」。唐·白居易〈琵琶行〉:「大弦嘈嘈如急雨,小弦切切如私语。」往、至。如:「如厕」。《左传·隐公五年》:「公将如棠观鱼者。」及、比得上。如:「远亲不如近邻」。《史记·卷七·项羽本纪》:「夫被坚执锐,义不如公;坐而运策,公不如义。」表示举例。如:「例如」、「譬如」。介于,表示比较。《吕氏春秋·仲秋纪·爱士》:「人之困穷,甚如饥寒。」连假若。《论语·述而》:「如不可求,从吾所好。」《镜花缘·第四回》:「姑且施恩,再限两个时辰。如再无花,就怨不得朕了。」或者。《论语·先进》:「安见方六七十,如五六十,而非邦也者。」助形容词词尾。相当于「然」,表情形或状况。如:「突如其来」。《论语·述而》:「子之燕居,申申如也,夭夭如也。」名姓。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。富 fù《國語辭典》富 [ fù ]形财物充裕、充足。如:「富裕」、「富有」、「富饶」、「富足」。《后汉书·卷八○·文苑传上·杜笃传》:「昔在强秦,爰初开畔,霸自歧、廱,国富人衍。」包容很多的。如:「富丽堂皇」、「文富辞丰」。壮盛。南朝陈·周弘让《答王裒书》:「昔吾壮日,及弟富年。」名财产、财物。如:「财富」。《礼记·大学》:「富润屋,德润身,心广体胖。」姓。如东周有富辰。动使丰裕。如:「富国强兵」。《论语·子路》:「冉有曰:『既庶矣,又何加焉?』曰:『富之。』」身后(身後)shēn hòu死后。《后汉书·孔融传论》:“代终之规,啟机於身后也。” 唐 元稹 《三遣悲怀》诗之二:“昔日戏言身后意,今朝皆到眼前来。” 巴金 《家》三三:“她昨天看见 梅姐 身后的情形和 钱伯母 的惨状,她也很感动。” ——《漢語大詞典》堆金唐 韩愈 华山女 抽簪脱钏解环佩,堆金叠玉光青荧。 ——《骈字类编》有若 yǒu ruò如同,好像。《东观汉记·和熹邓皇后传》:“﹝后﹞尝梦捫天体,荡荡正青滑,有若钟乳。”《秦併六国平话》卷中:“ 秦皇 二十四年七月中旬五日, 始皇 登殿排班……人民快乐,岁序三登,有若 禹 汤 圣世,欢逢 尧 舜 明君。” 严复 《救亡决论》:“甚且生今反古,则古昔而称先王,有若古之治断非后世之治所可及者,而不知其非事实也。” ——《漢語大詞典》亡 wáng/wú《國語辭典》亡 [ wáng ]动逃跑。如:「流亡」、「逃亡」。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「问其名居,不告而退,遂自亡也。」失去。如:「亡羊补牢」。《新唐书·卷九六·房玄龄传》:「一日去良弼,如亡左右手。」死去。如:「死亡」、「伤亡」。消灭。如:「灭亡」、「败亡」。《礼记·中庸》:「国家将亡,必有妖孽。」外出不在。《论语·阳货》:「孔子时其亡也,而往拜之。」《聊斋志异·卷一○·真生》:「明日,往投刺,适值其亡,凡三谒,皆不遇。」忘记。汉·王充《论衡·语增》:「为长夜之饮,亡其甲子。」唐·戴叔伦〈南野〉诗:「身勚竟亡疲,团团欣在目。」通「忘」。形死去的。如:「亡父」、「亡兄」、「未亡人」。《后汉书·卷三五·郑玄传》:「末所愤愤者,亡亲坟垄未成。」亡 [ wú ]动没有。《论语·八佾》:「夷狄之有君,不如诸夏之亡也。」唐·韩愈〈进学解〉:「若夫商财贿之有亡,计班资之崇庳。」同「无 」。

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。